金馬社區成立于2013年1月,由原馬巷村轉變發展而來,轄兩個回遷安置小區,戶籍人口3000多人,常住人口6185人,60周歲以上老人800多人。社區先后榮獲“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”“全國書香社區”“第四、五屆安徽省文明社區”等多項榮譽。多年來,金馬社區針對“熟人”社區特點,不斷創新形式,開展富有“激情、熱情、真情”的志愿服務,為居民排憂解難、幫扶濟困,讓社區情誼更濃,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逐年提升。
“三方議事”完善志愿服務
金馬社區成立集體物業公司和物業黨支部,建立居委會、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“三方議事”機制。社區共劃分七個網格黨小組,選優配強7名網格員、102名鄰長。通過“三方議事”,不斷完善社區協商和“點單+接單+派單+評單”“四單”志愿服務模式,集思廣益,合力解決難題。
2022年,針對小區草坪黃土裸露問題,召開議事會、籌措資金,共同推進“毀綠補植”及文明行為宣傳引導,開展3場綠化補植活動,共補植面積2300余平方,實現金馬新區裸露地面“煥新顏”。2021年6月,志愿服務民意收集時,發現高層單元門廳閑置、存在亂停車現象,經社區協商提出對策,“三方議事”后進行樓棟公示,針對四棟高層8個單元的樓道進行改造,粉刷墻面、新增宣傳欄和綠植、添置休息桌椅和便民柜等,既解決了樓道停車難題,又打造樓道溫馨小憩空間,群眾口碑極高。
先進模范引領志愿服務
金馬社區現有志愿者960人,“金馬好人”“和諧家庭”“好婆媳”“好少年”等45個家庭和個人,成立了巧手坊、一家親、巾幗、夕陽紅、百姓太極拳、康樂健身隊、社區書法協會在內的7支志愿服務隊。他們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,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、難點問題,2022年,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20余場次,受益群眾達5000余人次。
金馬社區老年人較多,社區還針對老年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,拉進鄰里關系,讓社區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兒。2022年9月30日,組織10位行動不便的五保戶和孤寡老人齊聚一堂,志愿者們送來20多道美味菜肴,與老人共吃“百家宴”。全國首屆“優秀敬老志愿者”、六安市第五屆道德模范衛良芳每年春節期間,自費給失獨家庭、特困家庭每戶2000元慰問金,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。
很多老年人感受到志愿服務帶來的溫暖,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主動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伍。如老黨員成立的“夕陽紅”文明勸導隊,在小區及時勸導亂扔垃圾、踐踏草坪、遛狗不牽繩等不文明行為,助力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。老黨員發揮余熱,組建“巧手坊”手工組,將手工制作搬進樓道,組織義賣、慰問特困家庭等。退休老教師們則成立了“金馬社區書法協會”,定期組織交流學習,并在周末開設“書法興趣小組”,免費為社區的孩子們進行書法學習培訓。
“愛心銀行”傳遞志愿者大愛
為救助社區特困群眾和獎勵見義勇為等各類好人好事、道德模范典型,2013年1月,金馬社區充分整合各類資源,籌建六安市首個群眾性愛心互助項目——金馬社區“愛心銀行”志愿服務項目,由社居委主導,社區協商委員會、居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,設立專用賬戶,每年年終以“社區春晚”為平臺,邀請愛心人士參加愛心銀行年會,募集善款。社區居民慕老獨子患病去世,本人患雙側股骨頭壞死、雙胞胎孫子其中一個患腦癱及間歇性癲癇,還有八十多歲的老伴需要贍養。“愛心銀行”為慕老共計捐款3萬多元,并幫助其申報享受全家六人A類低保,老慕也在區慈善協會的幫助下,免費完成雙側換股,小孫子也得到了持續康復治療、老伴在社區的幫助下也找到了工作,一家人逐漸走出困境。
“愛心銀行”自成立以來,共募集善款26萬多元,收到群眾捐衣物鞋200多件、學習用品100多件、米油等生活用品100多份,愛心銀行將物資仔細分類,分發給最需要幫助的社區居民,累計救助特困居民102戶,發放救助金8萬多元,在扶貧幫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下一步,金馬社區將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,創新培育志愿服務項目,發揮志愿服務隊伍共建協同作用,建立居民需求臺賬、志愿幫扶清單,“定向”解民憂、“精準”助幫扶,切實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精準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