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春三月,在金安區境內鄉鎮間行走,南部“精品農旅示范帶”(九十里山水畫廊—旅游西環線)、中部“創新經濟發展示范帶”(合六南通道沿線)、北部“創新特色農耕示范區”(淠河堤路—S327—六壽路—木南大道)點線成面,韻味十足,儼然一幅現代版的“金安山居圖”。據了解。這是該區將生態文明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要義,把生態治理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,堅持“以生態治理促振興,鄉村振興促發展”,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和美鄉村。
據介紹,金安區精心繪制美麗鄉村藍圖,堅持打造生態文明鄉村建設“三部曲”,即保護鄉村的生態環境、開發鄉村的生態資源、打造鄉村的生態文化。堅持“多規融合”,形成總規、詳規、專規、設計層層深入配套的規劃體系,并制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方案,以全面整治生活垃圾、生活污水、開展“廁所革命”,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為主要內容。充分尊重群眾意見。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傾聽民聲,及時了解和掌握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,真正把群眾反映的真實想法、有效建議吸收到工作中。注重挖掘和保護。對特色農耕文化、紅色文化、名人故居、古村落等重點加強保護和利用,通過“向外要生態,向內挖內涵”,有效保障規劃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。
同時,注重“點面”結合,在“面”上深化。金安區緊緊圍繞“立足清、聚焦保、著力改、促進美”的12個字要求,加強村莊公共環境整治,以村莊主干道、文化廣場、小公園、村委會、學校等村莊公共區域為重點,持續抓好“五清一改”,明確“門前三包”責任,由“村莊干凈”向“戶戶干凈”方向發展。立足村莊實際,在邊邊角角、溝溝坎坎上做文章,打造居民身邊的“微綠地”,讓居民庭院有綠、開窗迎綠、出門見綠,真正實現綠色打底、生態宜居。
按照“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”的思路,依托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,金安全區分為南、北兩大片區,大力發展特色產業。南片重點發展文旅項目、研學旅行、健康養生、民宿經濟;北片重點發展現代農業、生態種養殖和淠河右岸生態觀光,實現三產融合?!敖鸢病睒撕灥霓r業、文旅產品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。2022年,全區休閑農業收入達1.3億元,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為0.52億元,中心村所在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30萬元。
金安區還積極探索以“黨建+”為引領,將“黨建+自治、德治、法治”作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著力點,不斷提升基層治理、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。椿樹鎮草廟村堅持“大事集體議,好壞村民評,矛盾鄰里調,事事有人辦”的自治原則,不斷推進群眾自治制度化、規范化、程序化。毛坦廠鎮浸堰村通過自愿報名、組織考察、黨員村民代表大會議定公示等程序,結合“四聯四幫”工程,在村組建一支依法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監督的社會治理志愿服務隊,定期組織開展治安巡邏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及苗頭性事件排查預警等活動,確保轄區安全穩定。翁墩鄉洞陽村整合農家書屋、文化大舞臺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翁墩剪紙文化展示館等硬件設施,形成“廊、墻、室、館”等不同的展陳形態,豐富群眾文化生活。三十鋪鎮河東村和東橋鎮何山村通過制定《村民手冊》、出村報、立好人榜、評最美庭院、辦村晚等形式,引導村民積極開展移風易俗,逐步形成了矛盾糾紛不出村、婚喪酒席不鋪張等文明鄉風。
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,金安區財政每月拿出100萬元專項資金激勵各鄉鎮積極創建“最美庭院”“最美村莊”,鼓勵群眾從整治房前屋后的環境到“裝扮自家庭院”,形成人人參與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,并涌現出一批就地取材的能工巧匠,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,打通了人居環境整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2021年至2022年,累計帶動2710戶和170個村莊直接參與評選,社會反響熱烈。同時,各村制定“一約四會”,強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識,引導村民樹立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,激發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增強村民自建自創自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,點亮美麗“村居圖”。(蔡克翠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瑞)